
由于雷電具有高電壓、大電流和瞬時性特點,強大的閃電產生靜電場、電磁場和電磁輻射,以及雷電波侵入、地電位反擊等,統稱雷電電磁脈沖 LEMP,嚴重干擾無線電通訊和各種電子設備的正常工作,在一定范圍內造成許多微電子設備損壞。IEC指出:“雷電,高科技的天敵”。因為防雷電電磁脈沖 LEMP 這是富蘭克林避雷針等防直擊雷系統無法保證的。雷擊釋放出數百焦耳能量,這一能量與足可影響敏感的電子設備毫焦耳量級的能量差別懸殊,需要有一種合理的工程保護方式。既要防護直接協擊,又要防護雷電電磁脈沖 LEMP,稱為綜合防雷工程。綜合防雷工作一是要防護直接雷擊;二是要防閃電電磁脈沖。閃電電磁脈沖 LEMP 襲擊電子設備的途徑有:雷電能量作用于與電子設備相連的各種導線上,形成雷電波或感應過電壓沿導線侵入電子設備,包括配電線、信號線、天饋線;雷電能量直接侵入耦合作用于電子元件上造成元器件誤動作和損壞地電位反擊,損壞設備的元器件的絕緣材料。堵住雷電能量侵入電子設備的各種途徑,使得電壓為幾十萬伏,電流為幾萬安培的雷云放電能量在進入電子設備內部時,衰減為各種弱電設備能承受的幾十伏、幾百毫安水平,這是電子設備防雷工作者的主要任務。當今社會科學的進步,使雷電電磁脈沖防護成為雷電防護新的新點。有關閃電電磁脈沖 LEMP 的防護措施,我們認為:屏蔽、等電位連接、合理布線、加裝電子避雷器限制侵入電子設備的雷電過電壓幅值等是有效的方法。這些措施聯合使用,互相配合各責,缺一不可。為了減小雷電效應、減小電磁干擾,屏蔽是基本措施,建筑物的屏蔽、機的屏蔽、線路的屏蔽、設備的屏蔽是重要方法,電子計算機網絡和中心機房采用六面屏蔽方法,已不是什么新鮮的事了。為了徹底消除雷電引起的毀滅性的電位差,就特別需要實行等電位連接,在建筑物的首層、頂層以及各機房均應實行等到電位連接。為了減小感應效應,電力線、通訊線應合理進行安排,保持間距或者采用穿金屬管屏蔽等方法。為了抑制傳導來的線路過電壓和過電流,以及對無法使用導體直接連接的部分實行等電位連接,應使用電子避雷器(電涌保護器)進行分級保護,對于電源系統,分為 1、2、3、4 級,從而將雷電過電壓降到設備能承受的水平。采用一級電源避雷器很難滿足需要,必須用多級保護的概念,多級相互配合,充分發(fā)揮各級器件的優(yōu)點,以實現整體性能。要注意考慮*后一級避雷器的電壓保護水平,它必須低于需要保護的設備耐沖擊電壓的能力。對于信息系統,一般分為粗保護和細保護,而細保護則要根據電子設備的敏感度來進行選擇。天饋線每根饋線應串接一個相適應的天饋避雷器。防雷技術已經進入規(guī)范階段,近幾年我國已先后出臺若干強制性國家標準,IEC1024 及 IEC1312 等標準。現代的防雷工程技術已進入一個新的時期,由于通訊技術的不斷前進,綜合防雷工程技術及其應用的各種產品還將不斷向前發(fā)展。1、 應定期檢測防雷設施,評估防雷設施是否符合要求,比如:學校、區(qū)級以上醫(yī)院、四星級以上賓館、特區(qū)內高度在 45 米以上的高層建筑需兩年檢測一次。2、 應設立防范雷電災害責任人,負責防雷安全工作,建立各項防雷安全工作,建立各項防雷設施的定期檢測,雷雨后的檢查和日常的維護。如,雷雨過后,安裝在電話程控交換機、電腦等電器設備電源上和信號線上的過壓保護器應檢查有無損壞,發(fā)現損壞時應及時更換。3、 在防雷設施的設計和建設時,應根據地質、土壤、氣象、環(huán)境、被保護物的特點,雷電活動規(guī)律等因素綜合考慮,采用安全可靠、技術先進、經濟合理的設計施工。4、 應采用技術和質量均符合標準的防雷設備、器件、器材、避免使用非標準防雷產品和器件。5、 新增加建設和新增加安裝設備應同時對防雷系統進行重新設計和建設,如:重新鋪設電腦網絡線、室外天線的移位和加高等等都應該重新設計和建設防雷設